促进国民经济及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区域交流与协作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其发展一直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格外的重视,并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持。
在我国经济提高速度逐步放缓的大背景下,投资是稳定地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重要举措。2011 年以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始至终保持 20%以上的增长,中西部部分地区增速超过 30%,其中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十八大提出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在此战略指导下,国家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各地根据规划加大棚户区改造、城市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的投资力度。未来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增长,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具备继续增长的空间。
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于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仍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紧迫问题,即便是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其基础设施水平与国外一些大城市相比任旧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大城市交通拥挤、居民居住条件差、环境和噪声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
中小城市自来水、天然气普及率和硬化道路比重低、污水、废物回收处理设施缺乏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承担公共服务功能,社会性、公益性是其主要特征,其发展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格外的重视,并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持。在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各级财政收入将持续较快增长的背景之下,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必将持续加大。
2019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加强城市基本的建设,要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切实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重塑新型城乡关系。
与过去主要围绕“铁公机”不同,当前基建投资重点将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投资效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领域倾斜。其中,5G 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望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而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以及能源、水利和环境投资将继续发挥拉动投资的基础性作用。教育、医疗、健康、养老及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则主要发挥补短板效应。
2020 年 2 月 14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